• 社口林宅ˍ大夫第

    寺廟
    清康熙年間,林家祖先到台灣岸裡社(今神岡區)落腳。同治年間的戴潮春事件,林振芳出力幫清軍圍剿戴潮春,清廷頒給他「中書科」的名銜和匾額。社口林宅是林振芳最發達之時所興建,原為購置吳張舊宅而加以改建,初期規模於光緒元年(1875年)完成,而護龍廂房的部分,則是在十幾年之後,隨著家族人口增加才陸續增建完成。社口林宅是林振芳最發達之時所興建,原為購置吳張舊宅而加以改建,初期規模大致在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完成,而護龍廂房的部分,則是在十幾年之後,隨著家族人口增加才陸續增建完成。社口林宅的門樓是一層樓,面寬三開間,外形簡潔。進入門樓,通過長長的甬道後,即可見到第一進門廳,門廳的入口採簡單的凹壽式,第二進的正廳也有凹壽,前留設步口廊,提供較寬廣的半戶外生活空間,正廳前面的中庭地上舖地磚,排列出變化多端的圖案,其中人字砌是主要的圖案,象徵「人丁興旺、生生不息」。林宅的石雕相當精緻,在清代民宅中頗為罕見。門廳和正廳的部分都有地牛(櫃台腳)的雕飾,門廳中央門額書有「大夫第」,兩邊廊牆的水車堵上,有顏色豐富且外形細緻的交趾陶裝飾,樣式變化多端。而隔開中庭與側院的兩道高牆牆體主要用斗砌磚砌成,多為紅磚,牆基為鵝卵石,牆壁開闢可安槍枝的銃眼小縫。在正廳的部分,門楣上懸有一書卷形的匾額,額內文字已佚失,未知其內容。壁上有相當精緻的六角形木質花窗,花窗的四角落有四個三角形「撻角」,雕有四隻蝙蝠,代表「賜福」,而步口的托木飾以「憨番扛大樑」,饒富趣味。正廳內的供桌和神龕屬於同一時期的作品,因此雕刻的風格和題材相近,供桌桌腳雕刻得相當精微細緻,但正廳的太師椅已經佚失。正廳的屋架為穿斗式,並未使用瓜筒,而左右牆上的書畫皆為格調高雅的文人黑跡,其中可見光緒元年的落款,這是推測林宅建築本體架構落成年代的重要證據之一。在左右兩側護龍廂房屋架上的「斗抱」上頭雕以螃蟹,即所謂的「二甲傳臚」(甲象徵科甲,科舉第二類稱為二甲),有科舉中第,求得功名之意。社口林宅的彩繪亦相當精美,從畫法特徵可知係出自鹿港郭友梅及郭庭柯等彩繪名家之手筆,他們的建築彩繪多分布於清末的臺灣中部民宅與寺廟,如今所存不多,在臺灣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彌足珍貴。

    • 電話:886-4-22289111
    • 地址:臺中市429神岡區社口村文化街68號、70號、72號
    • 交通資訊:搭乘豐原往台中的豐原客運,在神岡中山路的神岡國中站下車,步行前往。
    • 營業時間:09:00~17:00,戶外空間開放參觀
    • 網頁:
    • 停車資訊:路邊停車。
    • 票價資訊:
    • 其他備註:


    **來看看AI的介紹**

    **社口林宅 - 大夫第**

    **歷史背景:**

    社口林宅位於台中市神岡區社口里,建於清光緒 2 年(1876 年)。宅邸的主人林朝棟是清朝時期的秀才,曾擔任社口庄庄長,人稱「大夫第」。

    **建築特色:**

    社口林宅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築,占地面積約 1,100 平方公尺。建築格局為三進二廂,外觀古樸典雅,保存良好。主要建築特色包括:

    * **門樓:**屋頂為燕尾翹脊,門楣上有「大夫第」匾額。
    * **正廳:**為宅邸的中心建築,屋頂為雙坡硬山式,廳內有精緻的木雕裝飾。
    * **內埕:**介於正廳和後廳之間,有一座水池,兩側有廂房。
    * **後廳:**內埕後方,屋頂為單坡瓦片,是林朝棟祭拜祖先的地方。

    **文化意義:**

    社口林宅是大台中地區重要的古蹟,見證了神岡地區的歷史發展。宅邸曾被作為社口國小的教室,如今已規劃為「大夫第古厝文化園區」,展示林家的文物和神岡在地的文化。

    **觀光資訊:**

    *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社口里社口路 166 號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 - 17:00
    * **門票:**免費參觀
    * **交通方式:**
    * 開車:國道 1 號神岡交流道下,沿豐神路行駛至社口路右轉即可抵達。
    * 公車:搭乘台中客運 223 路,在「大夫第」站下車。

    更新日期: 2023-09-22 29

地圖上位置

熱門資料

清康熙年間,林家祖先到台灣岸裡社(今神岡區)落腳。同治年間的戴潮春事件,林振芳出力幫清軍圍剿戴潮春,清廷頒給他「中書科」的名銜和匾額。社口林宅是林振芳最發達之時所興建,原為購置吳張舊宅而加以改建,初期...
30 個人查看過
筱雲山莊建於同治五年(1866年),呂炳南為奉養張太夫人,斥資建造。落成時,呂炳南聲望達於頂峰。炳南有三子汝玉、汝修與汝誠,俱中秀才,舉人吳子光稱許為「海東三鳳」。日治時期筱雲山莊又出了二位詩人為呂厚...
24 個人查看過
本宮建於清雍正年間,已近三百年,歷史悠久。雍正九年大甲西社番亂,總土官潘敦仔率其子士萬、士興及通事張達京,統領壯丁平番亂有功,於雍正十一年張達京率士萬、士興上京受賞,蒙賜蟒袍(現存張氏家族)。返台時感...
22 個人查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