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濟靜思精舍

    慈濟靜思精舍建於1969年冬天,初建時,占地四十餘坪,為創辦人證嚴法師俗家母親出資購地,再以分年分期方式建設。當時法師與常住二眾胼手胝足做加工品償付,且挽起衣袖加入營建工作。期間,或因房舍老舊、漏雨,或因會務所需,先後歷經十次擴建,才有今日面貌。靜思精舍為慈濟出家人修行之處,首重安靜清幽,非一般觀光景點,因此不設路標,只在台九線上195k附近見廣安宮,由對向小路進入,前行約300公尺可到停車場;下車後,依楓林導引,右彎前行,即可來到灰瓦白牆的目的地。精舍建築由外而內依序為:大殿、觀音殿、新講堂、僧眾寮房、女眾寮房、男眾寮房、齋堂、辦公室、菜園、果園等。入園者,可循楓林小徑來至園區,迎面是造型典雅樸素的精舍大殿。外觀上,在屋頂內緣,以「人」字形成類三角型撐起,外緣屋頂正中及左右兩側,各有以三個一組的圓形柱體,表達三寶意象;大殿外四支立柱象徵「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為慈濟實踐人間佛法,祈願菩薩人間化,佛法生活化,做了最好的註解。

    • 電話:886-3-8266779
    • 地址: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精舍街88巷1號
    • 交通資訊:
    • 營業時間:導覽時間上午06:00至晚上06:00
    • 網頁:http://www.tzuchi.org.tw/
    • 停車資訊:
    • 票價資訊:
    • 其他備註:


    **來看看AI的介紹**

    **花蓮縣新城鄉慈濟靜思精舍**

    **簡介**

    慈濟靜思精舍位於花蓮縣新城鄉,是慈濟功德會的發源地,由證嚴法師於1975年創立。精舍以「慈濟」為宗旨,提倡「行善、濟世、救人」,並推動全球四大志業:醫療、教育、慈善、人文。

    **歷史沿革**

    * 1966年:證嚴法師在花蓮創立慈濟功德會。
    * 1975年:在花蓮新城鄉購地興建慈濟靜思精舍。
    * 1979年:靜思精舍落成,成為慈濟功德會的總部。
    * 1986年:慈濟功德會正式更名為慈濟基金會。
    * 1991年:證嚴法師榮獲馬格塞塞和平獎。

    **建築特色**

    靜思精舍由白牆、黑瓦、清水模等簡潔素雅的建築元素構成,不設牌匾、不供奉神像,展現慈濟「無我利他」的精神。精舍建築群包括:

    * 大愛廳:舉行志工訓練、講座等活動的場地。
    * 靜思堂:證嚴法師與志工共修、禮佛的地方。
    * 經藏閣:收藏經文、典籍、文物等資料。
    * 齋堂:提供志工和訪客素食餐點。
    * 協力房:供志工住宿和工作。

    **參觀資訊**

    *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8:00至下午5:00
    * 交通方式:
    * 自行開車:走蘇花公路於新城交流道下,沿指標前往。
    * 搭乘火車:於新城火車站下車,步行或搭乘計程車約10分鐘。
    * 搭乘公車:於新城火車站或新城農會搭乘花蓮市區公車(211、213、219路)至慈濟靜思精舍站下車。
    * 注意事項:
    * 參觀時請保持肅靜,不喧嘩。
    * 禁止攝影、錄影。
    * 參觀期間請遵守精舍規定。

    **相關景點**

    * **慈濟文化園區:**介紹證嚴法師與慈濟的歷史、理念和志業。
    * **慈濟大愛村:**為921大地震災民興建的安置社區。
    * **慈濟科技大學:**由慈濟基金會創辦的大學,以人文教育和科技專業著稱。

    更新日期: 2023-09-22 75

地圖上位置

熱門資料

慈濟靜思精舍建於1969年冬天,初建時,占地四十餘坪,為創辦人證嚴法師俗家母親出資購地,再以分年分期方式建設。當時法師與常住二眾胼手胝足做加工品償付,且挽起衣袖加入營建工作。期間,或因房舍老舊、漏雨,...
76 個人查看過
隱身於新城鄉巷弄之間的天主堂,外型類似諾亞方舟,特別的是它的前身為日治時期的新城神社,包含兩種不同信仰的建築,因著歷史的演變與神父的智慧,進而相融相生。到了新城公園,看到牌樓後(原為神社的第一鳥居),...
71 個人查看過
位於花蓮市郊的七星潭自行車專用道是一條與海共舞的日光大道,早在單車熱尚未風行前,這條自行車道就已經存在;經過多年的延長,現已連結到鯉魚潭成為兩潭自行車道的一部份。蜿蜒的七星潭自行車道沿著海濱線,走著一...
68 個人查看過
七星潭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乍聽之下似乎是一個星星狀的湖泊地形,但初到七星潭,肯定會被那新月型的海灣給迷惑,又稱月牙灣的七星潭是個湛藍的礫石海灣,海灣的末端依著高聳的中央山脈,那幅山海邂逅的畫面讓...
65 個人查看過
位在佳林村佳山基地聯絡跑道旁的龍泉親水公園,園區佔地約1,200坪,擁有寬廣的青綠草地,結合生態自然景觀,成為民眾休閒散步的好地方。早年因佳山基地聯外道路旁的農田有灌溉的需求,因此在此鑿井,卻意外發現...
65 個人查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