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100 筆  (顯示 第 1 ~ 20 筆)

漳和濕地位於國道三號中和環形交流道之中,佔地廣達6.7公頃,水域面積0.9公頃,於2013年完工開放,為新北首座都會人工溼地公園,後續因高速公路耐震補強工程之故關閉園區,直至2021年12月再次對外開...
53 個人查看過
名列台灣小百岳之一的大棟山,海拔高達405公尺,位於龜山龜崙嶺的制高點,又稱405高地,設有一等三角點,此處坐擁極佳視野,除了可盡覽大桃園城市風光,因位置恰處龜山、樹林、山佳、鶯歌四地交界,還能一望新...
60 個人查看過
觀音山旅遊服務中心,紅瓦白牆的建築外觀,環抱在綠意蔥蔥的群山間,內部展示觀音山旅遊資源、登山步道系統,以及觀音山史前人文活動暨周邊出土的遺址與史前陶器。位在二樓的觀音山猛禽展示館,為北臺灣首座以猛禽教...
69 個人查看過
紅樹林生態教育館是一座小而美的生態教育館。室內現有的展示空間類型包括靜態展示空間與多媒體視聽空間,運用圖文、海報、燈箱與多媒體影音等方式,介紹紅樹林明星物種-水筆仔的生長過程,以及紅樹林中的招潮蟹、彈...
54 個人查看過
全臺首創巨無霸彈塗魚主題攀爬網,以生態為主題打造的共融式遊戲場,沙坑、波浪攀爬岩牆、兩組彈跳床則是章魚大大的眼睛,以俯視角度看畫面相當地生動有趣,開放使用後受到無數好評推薦。
63 個人查看過
從三芝遊客中心的生態池,沿著道路步行約2分鐘,便可抵達源興居。而步道路線的設計,則是以讓遊客更方便遊覽整個源興居為概念,是兼具休閒、知性的旅遊好去處。源興居位於三芝遊客中心正後方,是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
51 個人查看過
烏來區觀光旅遊以溫泉及山櫻花著稱。烏來也是台灣分布最北的原住民山地區,居民以泰雅族為主,「烏來」此一地名即源自於泰雅語中的「Ulay」,意為水很燙要小心「Kiluh-ulay」。烏來區泰雅族原住民在清...
56 個人查看過
在大船進出頻繁的臺北港內,隱身著一座小漁港,幽靜的像是來到另外一個秘境。這座稱為下罟子漁港的地方,是八里鮮為人知的秘境,漁港位於臺北港特定區內,現為第二類漁港,港內多為鄰近桃園及淡水等作業船隻停放,近...
63 個人查看過
翡翠水庫是第一座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雙向彎曲變厚度混凝土大型拱壩,壩身高122.5公尺,蓄水量僅次於曾文水庫。民國68年開工,76年完工。主要供應臺北地區自來水,附帶發電目的。水庫基於保護水源水質,不開...
67 個人查看過
新莊青年公園座落十八份坑溪,啞口坑溪間之牡丹山系,順自然地型闢連而成。由公園入口至主體園區,闢建有綠色隧道,週邊山坡遍植楓香,沿牡丹山系陵線並闢設登山步道,兩側植有杜鵑、櫻花等數十種植栽,園內並有各類...
62 個人查看過
新莊區塭仔底濕地公園內位於新莊區的副都心,是新莊唯一兼具親水、生態、休憩、滯洪功能的公園,「塭仔底」是由於以前中港大排流域為沼澤地而得名,經過新莊社大溼地服務隊的努力,塭仔底溼地的生態復育已經慢慢看了...
59 個人查看過
現存超過百年的林本源園邸,為清朝時期林家的租館,後由林國華、林國芳兩兄弟擴建,經過戰火洗禮與百年風霜,雖幾度呈現斑駁痕跡,但在政府的修復下,再度以精雕細琢的建築形貌,帶給旅客濃濃復古情懷。▲圖片來源:...
58 個人查看過
金色水岸自行車道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由關渡宮附近的關山公園為起始點,一路延伸至淡海新市鎮的自行車道,全長約15公里。金色水岸自行車道是一條能夠飽覽淡水風情人文與自然景觀的自行車道,沿途經過淡水紅樹林保護...
59 個人查看過
猴硐遊客中心鄰近淡蘭古道北路金字碑古道,於2022年6月改建完成,在設計上強調與周邊環境融合之永續性,不完全封閉的棚頂與開放式長廊使自然光與風能在中庭通透流動,屋頂選用紅色系的薄膜系統包覆原建物,取聚...
49 個人查看過
北宜公路自新店市東行,經大崎腳、小格頭、坪林、石嶆,抵宜蘭二城,全長82.6公里,編屬台九省道,從四堵到頭城間則為聞名的九彎十八拐,風光壯麗,迂迴驚險。 石牌縣界公園,海拔538公尺,位於北宜公路的越...
57 個人查看過
五股夏綠地擁有廣達60公頃的青青草地,這浪漫清新的美名背後,是新北市政府以「五股垃圾山環境整頓計畫」,將原先違章建築林立、人人避走的垃圾山整頓成為美麗秘境,是五股的新興親子景點,園區內也規劃了新北市資...
68 個人查看過
鹿堀(窟)坪古道是北海岸小村與臺北間的一條通道,是條小型的越嶺路。從萬里經中幅里進入崁腳村後有一叉路,可往大坪國小方向爬坡,沿指標右轉經大坪國小後遇公車站左轉,可進入鹿堀(窟)坪入口處,四周佈滿地瓜田...
55 個人查看過
2006年3月11日開幕的福德水車園區,是三芝水車文化景觀中最大的水車園區,座落於三芝區鬧區南側,三芝遊客中心對面,佔地近0.6公頃。沿著環園步道,除了有以高架引水道空中給水以帶動水車運行的大型引導式...
61 個人查看過
與富貴角相對望,矗立白沙灣兩旁,由於八十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的竹子火山爆發,而形成了向外海延伸的岬角,德茂里居民稱為「鼻尾鼻」或「鼻尾頭」,日治時期改名為「麟山鼻」,為大量火山遺跡「安山岩」所構成的區域,...
57 個人查看過
望古屬於平溪地帶較晚開墾的區域,清咸豐年間,福建泉州人氏胡結至此開墾,礦坑遭大水淹沒,傷亡無數,因此有「亡礦坑」之名,日治時期因名字不吉利,改名「望古坑」。民國61年,為了運送慶和煤礦而設立招呼站,最...
56 個人查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