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570 筆  (顯示 第 1 ~ 20 筆)

後厝漁港就位在淡金公路旁,是三芝區目前僅存的漁港,雖不如淡水漁人碼頭人潮洶湧,但在這裡更能夠感受到純樸漁村的風土民情。後厝漁港透過市府規劃的「漁具倉庫興建工程」,功能再精進! 在維持傳統漁作習慣的前提...
81 個人查看過
二次大戰末期,美軍對臺灣的日軍設施實施轟炸,日本人為了確保煤礦開採及運煤火車的安全,於是在石底里後山山坡上興建警哨亭,作為警戒監測之用。
71 個人查看過
座落於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老街上的福佑宮,實際的建造歷史已不可考,有說是草創於雍正年間,於西元1796年(嘉慶元年)重建,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福祐宮已經有200年以上的歷史,屬於第三級古蹟,也是淡水四大廟...
50 個人查看過
二次大戰末期,日本為防衛美軍攻擊臺灣,在臺灣本島部署五個師團、七個旅團,北部最主要者為部署於臺北的第六十六師團,師團長為中島吉三郎,部隊代號「敢」,就是泰山區民口中「敢部隊」。「敢部隊碉堡遺址」在明志...
73 個人查看過
偕叡理傳教士(Dr. George Leslie MacKay),就是我們廣為所知的馬偕博士,於1872年抵達淡水後,從此積極投入傳教、醫療以及教育活動,受到當地居民的推崇與愛戴,在1901年6月2日...
54 個人查看過
鹽寮抗日紀念碑位於鹽寮海濱公園之中,甲午戰爭後,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國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予日本,臺灣軍民組織臺灣民主國力抗日本軍隊,1895年5月29日,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近衛師團大軍由...
53 個人查看過
淡水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發展的根據地,而功勞最大者首當加拿大長老教會馬偕牧師。馬偕博士於西元 1872 年 3 月 9 日 抵達淡水後,就積極地展開傳教的工作。也學習閩南語和地方文化,而原租賃的房子,...
53 個人查看過
迪毅堂,又稱迪義堂,俗稱元帥廟,創建於1873年,由板橋林家在咸豐年間的泉漳械鬥後建立,用以祭祀戰死的武師、壯勇。主祀徐元帥本名徐才,是林本源家族聘用的武術師父,於清咸豐九年(1859年)發生漳泉械鬥...
60 個人查看過
滬尾偕醫館不僅是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也是臺灣北部第一家西式醫院。由於馬偕博士曾於此進行宣教及醫療,此處也展出當時醫院的器具用品,以及博士生平簡介、衣物、日用品、教會相關用品等,其中包括由國外引進,曾擺...
54 個人查看過
燦光寮山緊鄰著名的金瓜石風景區,海拔739公尺,是基隆火山群裡最高的一座山頭,茂盛的芒草是這一帶山區的特色,每到秋天的時候,滿山的芒花,在陽光照射下,銀光燦爛,相傳這就是「燦光寮」這個名字的由來,而燦...
56 個人查看過
成立於民國85年的「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是國寶級藝人李天祿生前為了發揚、傳承傳統布袋戲藝術所推動成立的文物館。位於三芝區芝柏山莊,沿途可眺望北海岸,有種遺世獨立的靜謐。三層樓建築的文物館,紅磚及木質...
61 個人查看過
位於阿柔里大崙腳地段山區,創建於前清光緒年間,迄今已逾百年歷史,主祀神祇為一塊形似媽祖的風化巨石,鄉民以石媽祖稱之,四周牆圍皆以方形石塊堆砌而成,為深坑區最有的特色廟宇。宮內最大特色,在於主神石媽祖連...
51 個人查看過
淡水捷運站一帶舊稱「鼻仔頭」,淡水開港後,洋樓、洋行林立,除五大洋行─寶順、德記、水陸、和記、怡記洋行外,嘉士洋行也並列其中,位於今鼻頭街22號的殼牌(Shell)公司之儲油倉庫及油槽,前身便是「英商...
65 個人查看過
白雞行修宮位在三峽白雞山腰,是行天宮的分宮闈,又稱三峽行天宮,或三峽恩主公廟。廟內主要供奉關聖帝君,屬儒釋道合一的民間信仰,殿宇建築雄偉,是臺北行天宮分宮,香火鼎盛,是當地客家人的信仰之一。在行修宮地...
53 個人查看過
位於中正路上的海關碼頭,清朝時曾因1858年(咸豐八年)天津條約及1860年(咸豐十年)北京條約,而成為全臺極為重要的港口,在貿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當時的港務局碼頭及英國領事船屋就在此設立,中國...
57 個人查看過
橫跨南勢溪的烏來覽勝大橋連接了烏來老街與溫泉街,是烏來最重要的交通節點,曾因為風災受損的覽勝大橋於2019年翻修完成,以更高的防洪標準與嶄新的設計成為烏來的新地標。在富有濃厚泰雅族風格的老街品嘗特色美...
68 個人查看過
淡水氣候觀測所籌建於1937年,正式啟用於1941年,是日治時期北部重要觀測所之一,當時稱為「淡水出張所」,一直忠實記錄著淡水地區歷年來的氣候變化。淡水氣候觀測所位於鼻仔頭水上機場上方,本來是在日治時...
44 個人查看過
四分尾山位於汐止鬧區南方的山系,得名於其如四面金塔形的山勢,是周遭四個聚落的界山,另有一別稱為茄苳腳山,從天秀宮登山口出發單程約2.8公里,途中會先經過知名的小百岳-汐止大尖山。相較於標高400多公尺...
51 個人查看過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側,為大屯主峰與二子山之間的火山凹地。道路平坦、地勢寬廣開闊,中間有三個水池。由於地處大屯山的西側背風面,常有雲霧籠罩,景色秀麗,加上本區介於亞熱帶與暖溫帶之間,氣候溫和、林相複雜...
69 個人查看過
日據時代,日本人為解決臺灣自來水問題,於西元1896年聘英籍技師巴爾頓為臺灣總督府衛生工程顧問技師,負責自來水廠設計與施工,現在的「雙峻頭淡水自來水廠」即是臺灣首座自來水廠。造型古典的石砌拱門,上方刻...
59 個人查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