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59 筆  (顯示 第 1 ~ 20 筆)

三山國王廟建於西元1737年,為潮州客家人士興建的廟宇,供奉廣東揭陽縣巾山、明山及獨山三座山的神明。近年增建成為「三進二院」的建築,廟方現保存有1737年的「海東霖田」匾及1878年的「國王古廟」匾。
16 個人查看過
位於鹿港瑤林街的「鹿港意和行」街屋,具有狹窄的面寬及特長的屋身,中間有樓井及天井採光,為清代鹿港標準的街屋商舖形式,期間雖有翻修,經屋主細心保存,仍保有主要的格局及特色。
15 個人查看過
騷人墨客最愛十宜樓,為昔日騷人墨客吟風弄月之所十宜樓的小故事早年鹿港文風鼎盛,許多風雅的文人墨客往往相邀清夜吟詠,或品茗對月。十宜樓的主人就是一位十分好客之雅仕,在相連的兩樓間建一跑馬廊,以讓客人於高...
16 個人查看過
大正9年(1920年)台灣地方行政改制,鹿港成為台中州彰化郡鹿港街。第一任街長由廈郊慶昌行陳懷澄擔任,第二任街長為日人吉田秀治郎。
41 個人查看過
派出所為鋼筋混凝土造,屋頂為西洋式木屋架,目前做為宿舍及儲藏室使用,派出所旁邊設有瞭望台,屬稀少性建築,在其他地方不容易看的到由瞭望台的設立,可以見證鹿港彰濱地區海岸線之變化,瞭望台的外牆採用洗石子工...
59 個人查看過
位於鹿港瑤林街的「鹿港友鹿軒」街屋,具有狹窄的面寬及特長的屋身,為清代鹿港標準的街屋商舖形式,友鹿軒現貌為一進正堂樓井、神明廳及後室,仍保有舊有街屋格局,為鹿港古蹟保存區內長條街屋類型之一。
62 個人查看過
彎曲多折為鹿港巷道之特色,尤以金盛巷(九曲巷)為最大部分的鹿港老街中的巷道多可稱為「九曲巷」,此原是鹿港巷道的一大特色。而其中以「金盛巷」在「九曲」方面的特色表現最明顯,同時也保存的最為完整。
13 個人查看過
鹿港民風淳厚的最佳說明在鹿港有許多半邊井,其井兩家共用,小小一口半邊井,在無形中達成了敦親睦鄰的功能。
40 個人查看過
見樹如見人意樓為慶昌古厝中的一間小閣樓,牆邊種的一株楊桃樹,隱含著淒豔的愛情故事。
29 個人查看過
楊橋原為橫跨舊鹿港溪的一座木橋,後幾番重建為今日樣貌。楊橋又名楊公橋,是鹿港與南台灣之交通要道,當於橋上駐足時,清澈溪水倒映著明月,讓「楊橋踏月」美名不脛而走,成為鹿港八景之一。
13 個人查看過
鹿港著名窄道,原為前後街之通道,因其狹窄,僅容一人穿越,二人則必擦身才可通過,因此有摸乳巷之稱。
36 個人查看過
現存最完整的甕牆為巨商顏東義第宅圍牆一部分,左右兩面共有120個。
14 個人查看過
辜氏家族為保存鹿港傳統文化,並本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於民國62年捐出祖居土地、建築物、家具、器皿及收藏品,同時成立財團法人機構長期經營管理,為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陳列館。
21 個人查看過
老街包含瑤林街與埔頭街列為古蹟保護區,漫步在紅磚道上,沒有喧囂的車馬聲,放慢步調,在古老宅第之間,細細品味昔日的生活步調,流連於文史工作室中,沈浸在傳統的店舖中尋回童年的記憶。
54 個人查看過
丁進士宅於丁壽泉中進士後,增加修葺,既顯尊貴、更見宏偉風貌。佔地約300餘坪,進身長達75公尺,早期格局特色為「三坎五落兩過水」之大宅。街屋建築一間店面稱為「一坎」,一進為「一落」,兩
26 個人查看過
鄭應諧金雕手工的最大特色就是使用純手工來雕刻就如同雕刻木或石頭一般在黃金上使用了浮雕.立體雕.透雕等技術.所以這種手工雕刻的作品看起來都栩栩如生特別的傳神.因此鄭應諧金雕不是商業性的每件作品充滿了靈魂...
47 個人查看過
這座土地公廟是鹿港最古老的,早在清雍正三年(1725年)之前就已興建。昔日的鹿港,在街鎮的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各建了一座土地公廟鎮守。目前只有北方土地公擁有獨立空間的廟宇,其餘大都被遷入其他廟宇...
14 個人查看過
新祖宮係由乾隆帝頒官帑敕建之廟宇,清乾隆五十二年(西元一七八七年)十月,大將軍嘉勇公福康安率勁旅十餘萬,齊登鹿港,平定林爽文之舉事,雖曰將士用命,亦賴神助,遂撥帑倡建,於是年十二月砌基豎樑,越年六月竣...
19 個人查看過
施性輝,陶名方杰,1963年出生於鹿港,作品曾榮獲第二、三屆民族工藝獎。「不願意作自己不能感動的作品」,是施性輝的創作哲學,二十多個寒暑的作陶歷程,不斷思索著自己和土地、生活和創作的種種關係,於是從生...
38 個人查看過
在古鎮的人們,每逢舉行喜慶婚宴或者老人家身上,總是會發現春仔花的蹤影,而它總是讓人引述思古幽情,也是老祖先們的民間文化資產。然而時代劇變傳統又古老的手工藝卻也日漸落寞。
15 個人查看過